说司马懿在营中坚守,忽一夜仰观天文,大喜,谓夏侯霸曰:“吾见将星失位,孔明必然有病,不久便死。你可引一千军去五丈原哨探。若蜀人攘乱,不出接战,孔明必然患病矣。吾当乘势击之。”霸引兵而去。 司马懿看得星相也符合,不知道是否真有这样灵验的算法。孔明在帐中祈禳已及六夜,见主灯明亮,心中甚喜。——到底不能如佛家洒脱。 姜维入帐,正见孔明披发仗剑,踏罡步斗,压镇将星。——姜维脱岗! 忽听得寨外呐喊,方欲令人出问,魏延飞步入告曰:“魏兵至矣!”延脚步急,竟将主灯扑灭。——魏延意外惹祸。其实不能怪魏延,谁叫孔明没有告知,谁叫姜维失职。 孔明弃剑而叹曰!“死生有命,不可得而禳也!”——孔明绝望,不是坚毅之士。 魏延惶恐,伏地请罪;——魏延没有逃避。 姜维忿怒,拔剑欲杀魏延。——姜维使性。难道自己没有责任? |
时值八月中秋,是夜银河耿耿,玉露零零,旌旗不动,刁斗无声。姜维在帐外引四十九人守护。 最亲信的人负责,不知道诸将是否知悉。孔明自于帐中设香花祭物,地上分布七盏大灯,外布四十九盏小灯,内安本命灯一盏。孔明拜祝曰:“亮生于乱世,甘老林泉;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,托孤之重,不敢不竭犬马之劳,誓讨国贼。不意将星欲坠,阳寿将终。谨书尺素,上告穹苍:伏望天慈,俯垂鉴听,曲延臣算,使得上报君恩,下救民命,克复旧物,永延汉祀。非敢妄祈,实由情切。”拜祝毕,就帐中俯伏待旦。——祈祷的效果会影响心理。 次日,扶病理事,吐血不止。日则计议军机,夜则步罡踏斗。——还是没改变习惯。 |
夜,孔明扶病出帐,仰观天文,十分惊慌;入帐谓姜维曰:“吾命在旦夕矣!” 迷信还是自我暗示?现在最亲信的人就是姜维了。维曰:“丞相何出此言?”孔明曰:“吾见三台星中,客星倍明,主星幽隐,相辅列曜,其光昏暗:天象如此,吾命可知!”——不知道是否如此。孔明深信啊! 维曰:“天象虽则如此,丞相何不用祈禳之法挽回之?”——姜维进去态度可嘉。 孔明曰:“吾素谙祈禳之法,但未知天意若何。汝可引甲士四十九人,各执皂旗,穿皂衣,环绕帐外;我自于帐中祈禳北斗。若七日内主灯不灭,吾寿可增一纪;如灯灭,吾必死矣。闲杂人等,休教放入。凡一应需用之物,只令二小童搬运。”姜维领命,自去准备。——姜维的话鼓舞孔明的信心。孔明其实很迷信啊! |
正论间,忽报费祎到。孔明请入问之,祎曰:“魏主曹睿闻东吴三路进兵,乃自引大军至合淝,令满宠、田豫、刘劭分兵三路迎敌。满宠设计尽烧东吴粮草战具,吴兵多病。陆逊上表于吴王,约会前后夹攻,不意赍表人中途被魏 吴国退兵,孔明的战略无法实现。当年隆中对的构思一直无法实践,可叹!孔明听知此信,长叹一声,不觉昏倒于地;众将急救,半晌方苏。——过于投入才会伤神! 孔明叹曰:“吾心昏乱,旧病复发,恐不能生矣!”——孔明殚心竭虑,事事皆不如意。身体不饶人啊! |
使者辞去,回到五丈原,见了孔明,具说:“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,看了书札,并不嗔怒,只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,绝不提起军旅之事。某如此应对,彼言:食少事烦,岂能长久?” 使者老实,没回避任何信息。一般人都不会说自己的失误。孔明叹曰:“彼深知我也!”——真正的对手往往互相很了解。 主簿杨顒谏曰:“某见丞相常自校簿书,窃以为不必。夫为治有体,上下不可相侵。譬之治家之道,必使仆执耕,婢典爨,私业无旷,所求皆足,其家主从容自在,高枕饮食而已。若皆身亲其事,将形疲神困,终无一成。岂其智之不如婢仆哉?失为家主之道也。是故古人称:坐而论道,谓之三公;作而行之,谓之士大夫。昔丙吉忧牛喘,而不问横道死人;陈平不知钱谷之数,曰:自有主者。今丞相亲理细事,汗流终日岂不劳乎?司马懿之言,真至言也。”——说的有理。 孔明泣曰:“吾非不知。但受先帝托孤之重,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!”众皆垂泪。——孔明的短板,不是一个管理者的思维!可是蜀国人才缺乏,孔明一直忙于征战,也实在是没有办法。时间不容许啊! 自此孔明自觉神思不宁。诸将因此未敢进兵。——全军系于一身!没有系统运作! 却说魏将皆知孔明以巾帼女衣辱司马懿,懿受之不战。众将不忿,入帐告曰:“我等皆大国名将,安忍受蜀人如此之辱!即请出战,以决雌雄。”——不惧军令,勇气不减!真将军! 懿曰:“吾非不敢出战而甘心受辱也。奈天子明诏,令坚守勿动。今若轻出,有违君命矣。”——托词,狡猾。 将俱忿怒不平。懿曰:“汝等既要出战,待我奏准天子,同力赴敌,何如?”众皆允诺。——甩手腕,而不是沟通。 睿拆表览之。表略曰:“臣才薄任重,伏蒙明旨,令臣坚守不战,以待蜀人之自敝;奈今诸葛亮遗臣以巾帼,待臣如妇人,耻辱至甚!臣谨先达圣聪:旦夕将效死一战,以报朝廷之恩,以雪三军之耻。臣不胜激切之至!”睿览讫,乃谓多官曰:“司马懿坚守不出,今何故又上表求战?”——曹睿老实。 卫尉辛毗曰:“司马懿本无战心,必因诸葛亮耻辱,众将忿怒之故,特上此表,欲更乞明旨,以遏诸将之心耳。”睿然其言,即令辛毗持节至渭北寨传谕,令勿出战。——幸好辛毗解读出来。 毗宣谕曰:“如再有敢言出战者,即以违旨论。”众将只得奉诏。懿暗谓辛毗曰:“公真知我心也!”——呵呵,确实要感谢啊!否则,曹睿真的同意出战就麻烦了。 孔明曰:“彼本无战心;所以请战者,以示武于众耳。岂不闻: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安有千里而请战者乎?此乃司马懿因将士忿怒,故借曹睿之意,以制众人。今又播传此言,欲懈我军心也。”——高手相知啊! |
且说孔明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,累令人搦战,魏兵只不出。 常规手法,难以奏效。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,盛于大盒之内,修书一封,遣人送至魏寨。诸将不敢隐蔽,引来使入见司马懿。——孔明激将,这回是刺激司马懿。 懿对众启盒视之,内有巾帼妇人之衣,并书一封。懿拆视其书,略曰:“仲达既为大将,统领中原之众,不思披坚执锐,以决雌雄,乃甘窟守土巢,谨避刀箭,与妇人又何异哉!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,如不出战,可再拜而受之。倘耻心未泯,犹有男子胸襟,早与批回,依期赴敌。”——孔明口才笔法甚利。 司马懿看毕,心中大怒,乃佯笑曰:“孔明视我为妇人耶!”即受之,令重待来使。——怒而能笑,涵养功夫深。重待来使,冷静。 懿问曰:“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?”——司马懿关心孔明。问的不敏感。 使者曰:“丞相夙兴夜寐,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。所啖之食,日不过数升。”——使者老实,也是被厚待麻痹了。 懿顾谓诸将曰:“孔明食少事烦,其能久乎?”——司马懿得意判断,不回避蜀国使者。 |
却说司马懿在渭北寨内传令曰:“渭南寨栅,今已失了。诸将如再言出战者斩。”众将听令,据守不出。 从此,难以再调动司马懿出战了。郭淮入告曰:“近日孔明引兵巡哨,必将择地安营。”——郭淮只是汇报情况,也不敢言战。也不希望蜀军顺利发展。 懿曰:“孔明若出武功,依山而东,我等皆危矣;若出渭南,西止五丈原,方无事也。”——呵呵,网上有人据此评判孔明不如司马懿,幼稚。孔明的见识远在司马懿之上,对形势的判断不会低于司马懿。司马懿也不会疏忽,据守的地点必然是紧要之处,哪里敢放弃要害呢!比如高手过招,必然互相防范。哪敢寄托于万一呢!司马懿不过是耍手段,显示自己决策正确,孔明不足虑,稳定军心罢了。 令人探之,回报果屯五丈原。司马懿以手加额曰:“大魏皇帝之洪福也!”遂令诸将:“坚守勿出,彼久必自变。”——权谋手法!稳定军心! |
且说魏兵在祁山攻打蜀寨,听知司马懿大败,失了渭南营寨,军心慌乱;急退时,四面蜀兵冲杀将来,魏兵大败,十伤八九,死者无数,余众奔过渭北逃生。 魏军全线大败。损失惨重。孔明长期培养司马懿的信心产生结果了。这回的构思到实行,是很深远的计划。远超过一般的智巧。首先显示自己慢慢发展的态度,其次,逐步培养司马懿的信心,最后长期利用蜀军传递错误的信息。最终设伏成功!这样的谋划极其深远!司马懿远远不及!孔明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,一霎时火光大起,心中甚喜,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。——孔明此时心情很舒畅啊!这么多番的争斗终于看到成功的时刻了! 不期天降大雨,火不能着,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。孔明叹曰:“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。不可强也!”——失望的孔明!其实,这是孔明兵力不足,强调效率的结果。如果不是专注于夺取渭南敌营,而是集中全力攻杀司马懿,恐怕司马懿很难逃的掉。决策的高效和结果的导向有时候是难以一致的啊!资源不足者如何确保决策效率和结果,这是个大难题。孔明太聪明了,希望面面俱到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,是之谓也! |
却说孔明令高翔佯作运粮,驱驾木牛流马,往来于上方谷内;夏侯惠等,不时截杀,半月之间,连胜数阵。司马懿见蜀兵屡败,心中欢喜。 孔明在培养司马懿的信心。一日,又擒到蜀兵数十人。懿唤至帐下问曰:“孔明今在何处?”众告曰:“诸葛丞相不在祁山,在上方谷西十里下营安住。今每日运粮屯于上方谷。”懿备细问了,即将众人放去;乃唤诸将分付曰:“孔明今不在祁山,在上方谷安营。汝等于明日,可一齐并力攻取祁山大寨。吾自引兵来接应。”众将领命。——前面的部署发挥作用,司马懿有了信心,被收集的信息误导了。 司马师曰:“父亲何故反欲攻其后?”懿曰:“祁山乃蜀人之根本,若见我兵攻之,各营必尽来救;我却取上方谷烧其粮草,使彼首尾不接:必大败也。”司马师拜服。——老奸巨猾,连自己人也要瞒过。 孔明正在山上,望见魏兵或三五千一行,或一二千一行,队伍纷纷,前后顾盼,料必来取祁山大寨,乃密传令众将:“若司马懿自来,汝等便往劫魏寨,夺了渭南。”——居高临下的信息优势。 却说魏兵皆奔祁山寨来,蜀兵四下一齐呐喊奔走,虚作救应之势。司马懿见蜀兵都去救祁山寨,便引二子杀奔上方谷来。——魏军进展顺利,孔明继续迷惑对手。 延大喝曰:“司马懿休走!”舞刀相迎。懿挺枪接战。不上三合,延拨回马便走,懿随后赶来。——司马懿也会武艺啊 司马懿见魏延只一人,军马又少,放心追之。——这回很有信心,孔明智略深远啊! 魏延引五百兵皆退入谷中去。懿追到谷口,先令人入谷中哨探。回报谷内并无伏兵,山上皆是草房。懿曰:“此必是积粮之所也。”遂大驱士马,尽入谷中。——老狐狸,保持警惕。孔明继续深化司马懿的信心。 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,前面魏延已不见了。懿心疑,谓二子曰:“倘有兵截断谷口,如之奈何?”言未已,只听得喊声大震,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,烧断谷口。——这回是用火,超乎意料。 魏兵奔逃无路。山上火箭射下,地雷一齐突出,火势冲天。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,乃下马抱二子大哭曰:“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!”——司马懿绝望了。 忽然狂风大作,骤雨倾盆。满谷之火,尽皆浇灭:地雷不震,火器无功。司马懿大喜曰:“不就此时杀出,更待何时!”即引兵奋力冲杀。张虎、乐綝亦各引兵杀来接应。——意外! 马岱军少,不敢追赶。司马懿父子与张虎、乐綝合兵一处,同归渭南大寨,不想寨栅已被蜀兵夺了。郭淮、孙礼正在浮桥上与蜀兵接战。司马懿等引兵杀到,蜀兵退去。懿烧断浮桥,据住北岸。——蜀军军力不够!可惜!司马懿败而不乱,顽强! |
却说夏侯惠、夏侯和二人分兵两路,正行之间,忽见蜀兵驱木牛流马而来。二人一齐杀将过去,蜀兵大败奔走,木牛流马尽被魏兵抢获,解送司马懿营中。 这回不知道是不是懂得如何解决舌头问题了。次日又劫掳得人马百余。亦解赴大寨。懿将解到蜀兵,诘审虚实。蜀兵告曰:“孔明只料都督坚守不出,尽命我等四散屯田,以为久计。不想却被擒获。”懿即将蜀兵尽皆放回。——司马懿收集信息,孔明的保密工作做得好,误导工作做得更好。司马懿释俘,反攻心。 夏侯和曰:“何不杀之?”懿曰:“量此小卒,杀之无益。放归本寨,令说魏将宽厚仁慈,释彼战心:此吕蒙取荆州之计也。“遂传令今后凡有擒到蜀兵,俱当善遣之。仍重赏有功将吏。诸将皆听令而去。——相持不下,双方互相交量内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