震下兑上。随:元亨,利贞,无咎。
[疏]“随元亨利贞无咎”。
○正义曰:“元亨”者,於相随之世,必大得亨通。若其不大亨通,则无以相随,逆於时也。“利贞”者,相随之体,须利在得正。随而不正,则邪僻之道,必须利贞也。“无咎”者,有此四德、乃无咎。以苟相从,涉於朋党,故必须四德乃无咎也。凡卦有四德者,或其卦当时之义,即有四德,如乾、坤、屯、临、无妄,此五卦之时,即能四德备具。其随卦以恶相随,则不可也。有此四德乃无咎,无此四德则有咎也。与前五卦其义稍别。其《革卦》“巳日乃孚有四德”,若不“巳日乃孚”,则无四德,与乾、坤、屯、临、无妄、随其义又别。若当卦之时,其卦虽美,未有四德。若行此美,方得在后始致四德者,於卦则不言其德也。若谦、泰及复之等,德义既美,行之不巳,久必致此四德。但当初之时,其德未具,故卦不显四德也。其诸卦之三德巳下,其义大略亦然也。
《彖》曰:随,刚来而下柔,动而说,随。大亨贞无咎,而天下随时。随时之义大矣哉!
震刚而兑柔也,以刚下柔动而之说,乃得随也。为随而不大通,逆於时也。相随而不为利,正灾之道也。故大通利贞,乃得无咎也。为随而令大通利贞,得於时也。得时则天下随之矣。随之所施,唯在於时也。时异而不随,否之道也,故“随时之义大矣哉”![疏]“彖曰”至“大矣哉”。
○正义曰:“随刚来而下柔,动而说,随”者,此释随卦之义。所以致此随者,由刚来而下柔。“刚”谓震也,柔谓兑也。震处兑下,是刚来下柔。震动而兑说,既能下人,动则喜说,所以物皆随从也。“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”者,以有大亨贞正,无有咎害,而天下随之,以正道相随,故随之者广。若不以“大亨贞无咎”,而以邪僻相随,则天下不从也。“随时之义大矣哉”,若以“元亨利贞”,则天下随从,即随之义意广大矣哉,谓随之初始,其道未弘,终久义意而美大者。特云“随时”者,谓随其时节之义,谓此时宜行“元亨利贞”,故云“随时”也。
○注“震刚而兑”至“大矣哉”!
○正义曰:为随而不大通,逆於时也。物既相随之时,若王者不以广大开通,使物闭塞,是违逆於随从之时也。“相随而不为利,正灾之道”者,凡物之相随,多曲相朋附,不能利益於物,守其正直,此则小人之道长,灾祸及之,故云“灾之道”也。“随之所施,唯在於时”者,释“随时”之义,言随时施设,唯在於得时。若能大通利贞,是得时也。若不能大通利贞,是失时也。“时异而不随,否之道”者,凡所遇之时,体无恒定,或值不动之时,或值相随之时,旧来恒往,今须随从。时既殊异於前,而不使物相随,则是否塞之道,当须可随则随,逐时而用,所利则大,故云“随时之义大矣哉”!
《象》曰:泽中有雷,随,君子以乡晦入宴息。
泽中有雷,“动说”之象也。物皆说随,可以无为,不劳明鉴。故君子“向晦入宴息”也。[疏]“象曰”至“宴息”。
○正义曰:《说卦》云:“动万物者莫疾乎雷,……说万物者莫说乎泽。故《注》云:“泽中有雷,动说之象也。”“君子以乡晦入宴息”者,明物皆说豫相随,不劳明鉴,故君子象之。郑玄云:“晦,宴也。犹人君既夕之后,入於宴寝而止息。”
初九:官有渝,贞吉。出门交有功。
居随之始,上无其应,无所偏系,动能随时,意无所主者也。随不以欲,以欲随宜者也。故官有渝变,随不失正也。出门无违,何所失哉![疏]“初九”至“有功”。
○正义曰:“官有渝”者,官谓执掌之职。人心执掌,与官同称,故人心所主,谓之“官渝变”也。此初九既无其应,无所偏系,可随则随,是所执之志有能渝变也。唯正是从,故“贞吉”也。“出门交有功”者,所随不以私欲,故见善则往随之,以此出门,交获其功。
○注“居随之始”至“何所失哉”。
○正义曰:言“随不以欲,以欲随宜”者,若有其应,则有私欲,以无偏应,是所随之事不以私欲,有正则从,是以欲随其所宜也。
《象》曰:“官有渝”,从正吉也。“出门交有功”,不失也。
[疏]正义曰:“官有渝从正吉”者,释“官有渝”之义。所执官守正,能随时渝变,以见贞正则往随从,故云“从正吉”。“出门交有功不失”者,释“交有功”之义。以所随之处,不失正道,故出门即有功也。
六二:系小子,失丈夫。
阴之为物,以处随世,不能独立,必有系也。居随之时,体於柔弱,而以乘夫刚动,岂能秉志违於所近?随此失彼,弗能兼与。五处已上,初处已下,故曰“系小子,失丈夫”也。请登录会员以观全文。
上九:王用出征,有嘉折首,获匪其丑,无咎。 道中,王用出征,实先征自,其小无内,其大无外,征自愈深,自觉觉他愈甚。故折首获丑,无为其功,无咎也。 |
六五:出涕沱若,戚嗟若,吉。 出涕沱若,若戚嗟,心伤若此,如丧考妣,吉。六五离之至尊,至柔承之道也,老子曰“道,吾不知谁之子。” 天下至明,莫不道载;天下至丽,莫不道徼。道,牺牲也。 |
九四:突如其来如,焚如,死如,弃如。 如其突如其来,如焚之,如死之,如弃之。四法印“诸行无常;诸漏皆苦;诸法无我;涅磐寂静”。有为之法尚不可持,人生最可怕的是无常,七情六欲、喜怒哀乐,杂念纵生,何以一心向善,和气待人!则后果、苦果、恶果自负也。故诸如此类,九四行之,使私心杂念如火焚之,死之,弃之。如此阳爻,承天之行健,君子自强不息也。故天地人得一而贯之,心王之矣,如其本来。 |
九三:日昃之离,不鼓缶而歌,则大耋之嗟,凶。 日薄西山,功已成,业已建,名已立,然明否?缶,缺之不可,用之简且陋也,如道。老之所至,所嗟不过同与不同道也,世事如棋局局新,长江后浪拍前浪,做而不求,为而不持,道中,道可道,非常道,至简方有乾坤,无执天长地久。物壮则死,故圣人无我,大耋无嗟也。 |
六二:黄离,元吉。 黄,帝尊之色,离,道之华以明于天下也,故元吉,元始之吉也,天下堂堂,彰显道化,天下离离,道以理明,中之正也。上下皆智,智通天下,人心可古,归乎本真,华胥之道,道与德明明也。 |
《象》曰:“履错”之敬,以辟咎也。 做而不求,为而不持,“履错”之敬,何以辟咎,赤子之心,无咎。 |
上六:系用徽纆,置于丛棘,三岁不得,凶。 凡执于道德与标准者,若刻舟求剑,诸种美德,若荆棘利剑,刺向他人,伤害自身。以向道之心失之于道,何也,心有所求,为学日进,为道日损,损之又损,终同于道。 |
九五:坎不盈,祗既平,无咎。 佛曰:“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”,道于天下,何曾盈过。祇,敬也,佛只看人心,敬心在,则与之平,道心谦卑,圣人何以成其圣也,因心中无我。“坎不盈”,九五至尊,内心如道,永不自满,终未为大也,故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,大而不盈,故无咎。 |
六四:樽酒簋贰,用缶,纳约自牖,终无咎。 六四居卦之中上,老子曰其有三宝,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樽酒簋贰,用缶,纳约自牖,俭也。多习多用,知俭而使器长,器长则知物之理明物之性全物之德,知而能用,用而能全,知能善用,方尽其才,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,人人皆可德才皆备,善养天下,道也。 |
六三:来之坎坎,险且枕,“入于坎窞”,勿用。 两坎之间,若泾水与渭水,明为难也。因般若波罗蜜多故,无无明亦无无明尽,无为方可无所不为,泾渭分明。 窞,沉坑,入于坎之底,若潜龙在渊,隐而不用,习般若波罗蜜多,远离颠倒梦想,终不若红尘世人,终生枕于险中。 |